我 的 龙 凤 河 情 缘

adminadmin 2025-03-10 206 阅读
龙凤河目前已成为山西驴友的经典线路,倍感欣慰!回想我的几次龙凤河穿越,至今历历在目。我曾经全程穿越四次,进入上半程两次,进入下半程一次,到达中程上部一次,共八次。记得那是2003年夏季,当时我在安居苑小区帮忙,介休市中医院贾忠义院长在安居苑居住,因工作的交往我们成了朋友。贾院长知道我正在学习摄影时就对我说:他们中医院当初每年都要上山采药,曾经到过龙凤河的花石板附近,从上面往下看,沟里石头特别的漂亮,石头上有坑,坑里有水,好像是天宫王母娘娘的梳妆宝镜散落人间,熠熠生辉,有河流还有瀑布,草木葱茏,很值得一探。那时人们对龙凤河上游还鲜有认识,打听了好多人均不知道如何进入,介休市行政图也不太不明显,又借来等高线地图,觉得从下往上走不如从上往下走来的容易,就选定了从沁源的朱王朴进入鬼门关,穿越龙凤河。后又打听到从朱王朴有迁到介休城居住的王姓人家,说龙凤河在沁源县古寨村至南坪村河段,三、四百米宽的河床流经到鬼门关时压缩为仅有几米,山洪一来,壁立千仞,拍岸惊涛,巨石乱滚,呜呜作响,沟里生灵绝无生还之理,故名鬼门关。

我们探讨此事的时候正值夏、秋雨季,为安全计,将进入的时间定在第二年春季枯水期的四月下旬,从此开始准备攀岩、速降用具。当时在太原解放南路省体育馆附近有个文苑户外用品商店,户外装备齐全,我原来的的帐篷、气垫、511装备全部是从那里购置。老板年轻、热情,户外专业知识挺强,信誉也值得信赖。去到那里一打听,攀岩绳索、快挂、八字环和护具等专业器材价格实在承受不起,光是一条50米的专用攀岩绳索就是一千元开外,当时就决定了自行制作,在那里查看了几个样品,向老板学习了几种绳索在八字环的缠绕方法。回到介休,40多元钱在电业局综合商店购买了一条电工上杆用安全带,外加两条尼龙背包带,改造成了护具;让朋友用整块的不锈钢板切割、打磨成了八字环;定制了一条50米长的尼龙绳和副绳。演习了几次,安全没有问题,就是太重。

第二年春季,2004年5月2日,我和我表叔李启光、我同学王为平大夫,我儿子当时在体院上学,正好“五一”期间放假,体质还可以,叫上给我当苦力,背那些沉重的户外器材。贾院长家四口,两车共八人,早六点从介休出发,朋友将我们送至沁源县南坪村河滩、车不能行驶处,原来预测下午五点应该能出沟,约好出去时再电话联系在什么地方接。然后步行进入朱王朴,那时,朱王朴已无人居住,只有绵山林场的一位胡姓护林员。山村卵石铺道,石板垒墙,瓦房土窑洞,碾子石磨盘,坍塌的山神庙,废弃的学校古戏台。遗留的文革标语依稀可见,已经退耕还林的层层农田历历在目,原始、自然、古朴,有一种沧桑之美。

街景

农家小院

坍塌的山神庙

碾子石磨盘

学校和古戏台龙凤河是介休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洪水河,由沁源县境红崖沟、才子沟、后沟、铁水沟至古寨汇合后,经大栅流入绵山峡谷,再由龙凤村南出山北流,经龙头、石河、下庄等村,然后在洪相村西汇入汾河,全长50余公里,介休境内28公里,沟内无人区一段约20公里,自然落差近千米,蜿蜒曲折,随山而行,穿流于峰谷之中,沿岸峭壁千仞,峰峦叠嶂,滩中卵石如玉,岸边林木葱茏,五步一奇石,十步一潭瀑,山青、水秀、瀑奇、石美,斜瀑、双瀑、叠瀑、飞瀑,构成了一幅幅雄伟壮美、极富情趣的山水画。我们流连忘返,不觉天已将黑,才猛然惊醒,多亏带了手电等照明工具,沟里也没有手机信号,直至晚上十点多沟里有点宽敞时,所有人的手机全部响起,家里人和等待接我们的朋友乱作一团,询问我们现在哪里?是否安全?我们告知,全部安全!但是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位于什么地方?城里的朋友又教我们如何使用卫星定位!我们想,就是知道我们在哪里?没有路,你们今晚也进不来!所以,让他们放心,我们应该快出去了!再往前走,有的手机又没有信号了!有的手机出现亏电停机,这时才知道,手机在没有信号的地方特别费电!往前再走,右前方出现灯光,又往前走,出现比较平整的道路。快到凌晨一点的时候,我们进入到一个厂区的工地食堂,灶房挺大,几个人正在刷锅、整理。我们问到:这是哪里?他们说:土建工区食堂!我们一下理解不了,又重新问到:请告诉我们标准地址?这时我们才知道是到了地处龙凤的汾西矿务局水泥厂后院的汾西矿务局建安处工地食堂,下二班的员工刚吃完夜餐。我们在等待接应的这段时间,稍作休整,回到家时,已是凌晨两点多。

勉强洗浴之后,浑身没有一处不疼,脚也肿胀,骨头都散了架了,根本睡不着觉,回想这一天里,有惊无险,有几处瀑布落差十余米,若没有户外器材,很难通过。沟里有水,全在壕堑,一会水左能走,一会水右可行,手脚并用,猿猴般攀爬,全凭蹦跶,到后来前脚过去了,后脚拖水里了,精疲力尽,身体几天都缓不过来,真正地痛并快乐着。

记得当初进龙凤河的时候,贾院长的儿子贾宏伟拿小DV摄录了不少镜头,觉得挺珍贵的,就让给电视台拷贝了一份,据说第二年电视台和水利局的专家们还真的走了一趟。

因为上一次去的太匆忙,没有在朱王朴村里仔细的转了转,也没有拍了张全景,于是,2005年国庆假日,我和一位同学、一位同事,两辆摩托车三个人直接骑进了朱王朴,因为这个季节蔬菜特殊多,就给护林员老胡带了两盒中档香烟,进到家里,土炕上铺满了新挖的黄精等中草药,闲谈之后,我们在朱王朴和鬼门关上游整整转悠了一个上午。

朱王朴全景

护林员老胡2005年《介休指南》编辑部为给《介休指南》组稿,联手介休市网通公司邀请山西省摄影名家和介休市摄影爱好者举办了个“爱我介休”网通宽带杯摄影大赛,分组分批下到各景点、企业采风,我有幸参与,因为是“爱我介休”摄影大赛,所以我将《龙凤河风光》以组照的形式也投了进去。很幸运,采风作品《让蓝天更蓝,让焦花更艳》获“爱我介休”网通宽带杯摄影大赛一等奖,而《龙凤河风光》获“爱我介休”网通宽带杯摄影大赛入选奖,2006年《介休指南》一书出版,《龙凤河风光》图片和文字入选。同时,我又将《龙凤河风光》图片和文字以董西平、李启光二人的名义投在《人民摄影报》,作为图片报道形式发表。

2006年末,我开始加入几个摄影网站,和朋友们交流摄影。在佳友在线摄影网发的第一组图片就是《龙凤河风光》,而龙凤河风光也从此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2008年末,我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作为介休市第一个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2009年《介休报》对我作介绍的时候,我就是选择使用了《龙凤河风光》这组数码图片,并开始使用“应该是一处亟待开发的地质公园”字样。至此,驴友们开始进入。

虽然走过两次全程,可是到了临近出沟时全是天已大黑,加之着急赶路,对这一段没有印象,所以于2009年5月中旬,一个人骑摩托车从龙凤河上搠,这时,在龙凤河沟口已经设立防火检查站,并用横杠加锁。只因去的太早,检查站里没有人,也不知道几点上班,更不知道该找谁?所以只好将摩托车放倒,拖了进去!刚进去时,道路还比较平整,但没有什么可看的景色,直到车不能行驶,好像沟里正在筑坝,上面停一辆挖掘机,只是附近没有一个人。整个沟的下游,没有什么景色,只有拉、挖沙石的痕迹。骑车往回走的时候,在路上对面碰到两个人,开辆天目山,拉一桶柴油,我就拦了下来打听,原来,挖掘机是他们的,计划拦坝建水库。

2013年8月1日,介休365网摄影社区开版,我作为版主首发图片,还是发的这组《龙凤河风光》。

2015年正月,数九寒冬,陪朋友进龙凤河查看矿源,第三次走完全程。这一次,虽然没有前两次的水色和绿意,但冰天雪地、寒风料峭,又是一番景象,也不用涉水,可以冰面直接行走,又有朋友照顾,早早地就跑完全程,也不算太辛苦!

为了找到介休十景之一的“牛泓应雨”所在地,打听了好多老人,但毕竟是明朝年间的事情,都说不清楚。后在县志中得到信息,白牛泓应该就是白牛旦,东谼村也应该就在附近,还从高德地图上查到,白牛旦,东经:36°56′27·71″,北纬:112°04′05▪79″,海拔:1128米。但究竟在龙凤河东岸,还是西岸,怎么走,如何进入全不得而知!于是在2016年国庆期间,又约了几位朋友,带上无人机,去了天峻山西沙坦,计划从龙凤河中段进入,但无人机从上往下飞,反映出的数据均是负数,实在不太安全,看来偷懒不得,因此作罢。

原来也曾委托放飞梦想户外俱乐部“鸵鸟”主任寻找,而且也有了消息,再后来,又打听到同在介休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担任顾问的邵维杰同学,早年在绵山林场工作时曾经去过白牛旦,原来是从龙凤河进入。于是就有了第四次穿越龙凤河。那是2018年1月13日,我跟随介休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和放飞梦想户外俱乐部50多名队员再次穿越了龙凤大峡谷,找到了东谼村,领略了“牛泓应雨”景色,只是季节不对,但了却了多年的夙愿。

我 的 龙 凤 河 情 缘

在这里,有必要再次感谢介休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和放飞梦想户外俱乐部为我配备了几位优秀的领队保驾护航!也再次感谢几位领队!

“牛泓应雨”有许多古老而且美丽的传说,介休县志和汾州府志中都有记载。故而,又产生了新的想法!能否将天峻山和龙凤河的精华部分连为一体,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重新开辟一条道路,打造成森林地质公园,重现“牛泓应雨”景观,让人们四季都能游览。于是在2019年3月初,又约了几位朋友,带上无人机,从鬼门关进入龙凤河上游,冰凌刚开,水寒刺骨,不能涉水,因为准备不充分,无功而返。

不知道疫情过后,能否成行!也不知道梦想能否成真


摄影制作:董西平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
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